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一个俄罗斯专家会在2013年就公开说,中国军力的发展速度太快了,对俄罗斯的潜在压力甚至比北约还大?
咱们先从这个专家的背景说起,他叫亚历山大·赫拉姆奇欣,是俄罗斯政治与军事分析研究所的副所长,那时候他抛出这个观点,主要基于对俄罗斯四大军区的分析。西部军区对北约,南部对高加索,中央对中亚,东部对中国。
他觉得北约的压力在减弱,但中国那边的军力变化太迅猛了,得把资源往东部多倾斜点。你觉得这合理吗?如果俄罗斯真把中国当成主要关注点,那中俄关系会怎么走呢?
2013年的时候,中国海军刚把瓦良格号改造成辽宁舰,服役没多久。那时候俄罗斯还有苏联留下的航母遗产,像库兹涅佐夫号,虽然老旧但好歹有经验。可赫拉姆奇欣已经看到苗头了,他说中国军力的增长速度让人警觉。
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从数据上看,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步伐确实快。到了2019年,山东舰服役了,这是中国自己造的,排水量6万吨级,跟辽宁舰类似,都是滑跃起飞。
短短几年,从零到两艘航母,这速度对邻国来说,是不是有点压力?俄罗斯那边呢,航母就那一艘,还经常维修,舰载机是苏-33,基于苏-27的老款。
现在咱们把时间拉到2025年,看看实际情况发展成啥样了。中国海军已经三艘航母了,福建舰在2022年下水,2024年开始海试,2025年可能投入战斗值班。
福建舰排水量8万吨,用电磁弹射,舰载机从歼-15换成歼-35,五代机,对标美国的F-35。这变化多大啊,从滑跃到弹射,国产化率高,技术成熟了。俄罗斯海军呢?库兹涅佐夫号还在用滑跃,苏-33性能跟不上时代。2022年莫斯科号巡洋舰在黑海沉没,暴露了俄罗斯舰队的弱点。
2024年萨尔马特导弹发射失败,井里出故障,这不光是海军,整个军工维护都有问题。你说,这对比下来,赫拉姆奇欣的担忧是不是有点道理?但咱们得问问,为什么中国军力发展这么快,是针对谁的?
空军方面也值得聊聊。2013年,中国歼-20用的是俄罗斯发动机,涡扇-15还没成熟。那时候苏-57是俄罗斯的五代机,看起来先进。但现在呢?中国歼-20换上国产涡扇-15,机动性强,苏-57的部署却面临延误,数量少。军力对比拉开差距了。
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,空军没怎么露面,但暴露了后勤问题。中国空军呢,重点在南海和台海,防御性强。
一带一路在中亚扩展,影响俄罗斯传统地盘,但俄罗斯没公开反对,反而参与。赫拉姆奇欣的观点在俄罗斯内部有讨论,但政策上中俄还是伙伴。
军力增长的速度快,确实让邻国不安。但中国外交一直说,军事建设是为自卫,不搞霸权。南海台海有美国影子,中国得加强海军空军来护航。
俄罗斯重心在欧洲,北约东扩是老问题。赫拉姆奇欣说北约威胁在降,但2025年看,俄罗斯还在乌克兰耗着,北约援助源源不断。
2025年中美竞争激烈,中国军力提升是回应美国在亚太的部署。俄罗斯夹在中间,利用中俄关系平衡。
赫拉姆奇欣的分析基于2013年数据,但现在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双航母编队演练,2025年6月辽宁舰和山东舰同时出巡,穿越第二岛链。这对日本美国是信号,对俄罗斯呢?或许是提醒,东方力量在崛起。
俄罗斯军工强在苏联遗产,但维护跟不上。中国从买俄罗斯武器,到现在国产化,速度确实快。2025年,中国军费稳增,俄罗斯军费超社会支出,准备长期冲突。
但对比下来,中国经济底子厚,支撑军力持续发展。赫拉姆奇欣担心中国在中亚影响力扩大,影响俄罗斯。但一带一路是合作项目,俄罗斯也受益。
赫拉姆奇欣在2014年还说过,中国是俄罗斯真正的军事危险。那时候欧迈丹事件,俄罗斯关注乌克兰,但他说东方风险更大。为什么?因为中国人口多,资源需求大,边境长。
俄罗斯远东人少地广,潜在摩擦点。但实际呢,中俄边境稳定,贸易额2024年超2000亿美元。2025年普京访华,强调伙伴关系。赫拉姆奇欣的观点在智库圈有影响,但没主导政策。
中国三艘航母,俄罗斯一艘老旧的。福建舰电磁弹射,提高起飞效率,歼-35隐身强。俄罗斯苏-33老了,航母维修频繁。
2025年,中国双航母编队在西太演练,俄罗斯海军在黑海地中海活动。实力差距拉大,但中俄联合巡航多,2025年有中俄伊军演。这说明合作大于对抗。
空军上,中国歼-20批量生产,俄罗斯苏-57少。导弹技术,中国东风系列先进,俄罗斯萨尔马特出问题。
陆军呢,中国99A坦克现代化,俄罗斯T-14阿玛塔部署慢。整体军力,中国在亚太强,俄罗斯在欧洲有优势。但赫拉姆奇欣说,对俄罗斯东部,中国是主要因素。
为什么俄罗斯不和中国结盟?两国体量大,各自有引擎。中2025年中俄关系稳定,中国帮俄罗斯经济,俄罗斯卖能源。
网上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