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3日,北京。
在我国举行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,一位来自日本的白发老人缓步踏上红毯。
他的名字叫作“鸠山由纪夫”,是日本的前首相,也是唯一一位以个人身份受邀出席阅兵式的日本政要。
他的出现,在中日两国乃至国际社会引发了强烈关注与争议。
在日本国内,右翼媒体斥其为“国之贼”,他的儿子“鸠山纪一郎”也反对他的出席行为,公开与其“切割”。
甚至还有很多极端的日本网民,直呼“吊销他的护照”。
然而,正是这样一位被日本人唾弃的老人,当年却提出了一系列或许能让日本更强大、更被世界尊重的道路。
真正的爱国,是敢于面对历史的勇气。
展开剩余83%二战后,当所有日本高层和民众都在逃避对我们和东南亚等国的恶劣行径,在鼓动篡改历史时,是他第一次呼吁日本高层要重视历史。
他说过,“没有面对历史的勇气,就谈不上爱国;不能正视历史过往,就看不清未来要走的路”。
为此,2013年,他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含泪鞠躬,真诚道歉。
面对累累白骨,他沉思默哀,写下“友爱和平”,甚至将名字中的“由”改为“友”,象征对中国的友谊。
2015年,他在韩国首尔西大门刑务所旧址下跪,为殖民统治谢罪。
此次来华,他顶着国内巨大压力,只为完成一个信念:日本必须正视历史,才能真正走向未来。
他在阅兵前表示:“如果日本继续回避历史,就永远无法与亚洲邻国实现真正的和解,也无法在国际社会赢得真正的尊重。”
可以说,在日本所有的首相中,鸠山由纪夫是最清醒的一个。
早在1996年,鸠山由纪夫就提出了构建“东亚共同体”的构想,主张日本应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。
回归亚洲,与中国、韩国等邻国建立平等、互信、合作的新型关系。
他认为,日本不应再做美国的“战略附庸”,而应在和平宪法框架下,通过经济合作、文化交流、非军事手段参与国际事务。
他反对安倍晋三解禁集体自卫权,认为那将使日本陷入不必要的战争风险。
他主张削减军费,将资源投入教育、科技、环保与可再生能源,打造一个“和平而有韧性的日本”。
对日本来说,他的战略高瞻远瞩,核心理念就是要做到“自立与共生”。
尤其是日本作为一个弹丸小国,资源匮乏,要是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不好,将严重影响到其稳定与发展。
别看日本与美国的关系较好,美国也给日本提供了不少口头和实际上的承诺,但是一旦遇到不可抗的因素,美国或许会溜之大吉。
他清楚的知道,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种种左右和帮助,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权益和利益。
在美国人的眼中,日本不过是一枚棋子。用时尽其用,弃时不管不顾。
然而,对于鸠山由纪夫的理念,在推行的过程中在日本却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。
或者说,在日本强势主义的笼罩下,鸠山由纪夫的“自立与共生”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。
他试图打破“官僚主导”的决策模式,推动“意识主导”,可最终却因触动到了其他人的利益而迅速败北。
他的“东亚共同体”的构想,又因缺乏国内意见共识、美国压力以及民主党内部的分歧而不了了之。
另外,也正因为他的大胆倡议,他在日本仅做了八个月的首相便黯然退下,成为日本“最短命首相”之一。
不过,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:
如果2009年鸠山由纪夫上台后,其政策得以持续推行,日本今天又会是怎样一个局面呢?
1、外交上,日本可能已与中国、韩国建立了更紧密的经贸与安全合作机制,东亚自贸区或已成型,区域一体化程度将远超今日。
日本将不再是美国“印太战略”的棋子,而是亚洲和平的“稳定锚”。
2、经济上,若将巨额军费转向绿色能源、人工智能、老龄化社会服务,日本或已率先实现“碳中和”。
并在新能源、养老科技等领域引领全球,摆脱“失落三十年”的通缩泥潭。
3、社会上,若坚持和平宪法、拒绝军事扩张,日本可避免右翼民粹的抬头,减少与邻国的历史摩擦,赢得亚洲国家的信任与尊重,成为“软实力超级大国”。
4、国际地位上,一个敢于为历史道歉、以和平合作立国的日本,将更有资格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,成为全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。
不过,鸠山由纪夫的执政生涯,虽以“失败”告终,却为日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。
他证明了:日本可以选择不依附、不扩张、不回避,而是以诚实、友爱、合作的方式赢得世界尊重。
他代表的不是软弱,而是真正的战略远见;不是“出卖”,而是对国家未来的深切责任。
正如他在哈佛演讲中所说:“当德国总理能在华沙下跪时,日本领导人却连‘侵略’一词都羞于启齿,这种差异决定了我们在亚洲的孤立。”
这句话,至今,仍值得日本去深思。
读者们,关于“9.3阅兵邀请鸠山由纪夫的背后”,大家怎么看?如果喜欢本文章,请分享收藏哦~
发布于:山西省网上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